導讀
穿黃隧道施工現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濟南兩會融媒欄目《我為濟南“閱卷”》第一期產品面世后,獲得廣泛好評。第二期直播節目為《千年一跨,如何攜河發展》,根據市政協委員張育才的提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和濟南市市民巡訪團團長辛安一起來到濟濼路穿黃隧道施工現場。
《我為濟南“閱卷”》走進穿黃隧道
居民說法:盼望了12年,隧道終于開工
8日上午10時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和濟南市市民巡訪團團長辛安,一起來到了天橋區濟濼路穿黃隧道工程的施工現場。施工地面都蓋有綠色防塵網,多位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挖掘機施工,路邊豎立著多張關于介紹這個施工項目的牌子。據現場施工人員介紹,項目從2017年11月底就開工了。
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項目進展
“我們盼了12年,現在終于開工了。”
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盼這一天盼了很久。據住在附近鵲山街道梅花村的一位村民回憶,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他們出行主要依靠輪渡,輪渡時間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半,從黃河北到市里需要1到2個小時。
“那會兒去趟市里太難啦。這才40年,我們就從輪渡過黃直接到了隧道穿黃。”
村民告訴記者,如果趕上汛期,他們就得繞道黃河大橋,很費時間。
附近村民談變化談期待
“上世紀80年代末有了浮橋,我們就不用輪渡了,當時有了浮橋附近的村民都很高興,都自發跑到浮橋上去看。”
這位村民表示,大家都盼著穿黃隧道的開通,開通之后會給黃河北岸帶來很多的便利。“不僅僅是交通方便了,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收入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現場情況:北岸盾構始發井,已可使用
據了解,濟濼路穿黃隧道位于濼口浮橋下游,全長3.7公里,南起濼口南路,依次下穿二環北路、繞城北高速、南岸大堤、黃河、北岸大堤,北至鵲山水庫,在邯濟鐵路西側接309國道。
其中盾構段長2519米,設計雙管雙層,上部為雙向六車道公路,下部為軌道交通M2線。管片外徑15.2米,內徑13.9米。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直徑的盾構隧道,也是黃河上第一條公鐵合建的隧道。
該項目道路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干路,設計時速為60公里,車道凈高為4.5米,最大縱坡為5%(優化采用4%)。軌道交通為6輛編組A型車,接觸網供電,最高運行時速80公里,按30對/小時行車密度考慮,最大縱坡為3%(設計采用2.8%)。項目估算總投資為51.74億元。
“工期約為45個月,計劃2021年10月份竣工驗收并通車。”
項目的建設單位濟南城市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濟南市濟濼路穿黃隧道工程是支撐濟南市“攜河發展”戰略重要的北跨通道之一,這個項目由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黃河勘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作為EPC聯合主體,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為項目監理單位。
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項目進展
記者采訪項目監理單位負責人
“截至目前,現場已完成場地清表、平整、回填土方約12萬立方米,澆筑混凝土約2700立方米,硬化面積約9000平方米。”
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北岸盾構始發工作井用于后期圍護結構施工、盾構吊裝的重載便道已經全部完成。
委員建議:用國際視野,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區
濟南市濟濼路穿黃隧道工程是國內第一條穿越黃河的大型交通隧道,它不僅僅是省城實施北跨黃河“三橋一隧”之一,還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轉換區規劃的編制工作不僅要做好區域的平面布局總體規劃,更要做好產業發展、科研、民生、教育、住房制度等系統的綜合發展規劃。”
濟南市政協委員張育才告訴記者,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被列入了濟南市2018年四大攻堅戰,這是濟南市以實際行動邁出了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目標的堅實步伐。
如何搞好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如何運用國際一流城市規劃成果引領省會戰略,如何將攜河兩岸打造成全省連接全球經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全省戰略大平臺,首要工作是高水平規劃和扎實做好頂層設計。
“轉換區的規劃和頂層設計要切實落實省會戰略,把濟南轉化區融入山東的戰略發展中去,真正成為山東省的發展戰略高地,輻射和服務全省乃至周邊省份,放眼全球,用國際視角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區。”
齊魯晚報記者:張曉燕
編輯:吳雅迪
通訊員:徐靜(城隧公司)